?
| ||
|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在中华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魏碑以其雄浑刚健、古朴自然的独特风骨,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平城,作为北魏王朝近一个世纪的都城(公元398年至494年),正是魏碑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石刻文化基因。而扎根于这片沃土的“平城魏碑实训基地”,正是为传承与弘扬这一古老艺术瑰宝而精心打造的研习殿堂与实践摇篮。
李佳璇,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同姑娘,书法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倾情于平城魏碑,回到家乡发起建设“平城魏碑实训基地”。立足基地,首次推出“平城魏碑书法源流展”。
我们知道,汉碑、魏碑、唐碑是碑刻史上的三座高峰,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深远。魏碑与北朝史上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关系密切。从书法史角度看,从北魏建立到隋统一前后的195年是魏碑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狭义的魏碑是指从隶书向唐楷过渡的楷书体,也可称之为魏楷。
李佳璇介绍说,本展览命名为“平城魏碑书法源流展”,旨在梳理从东汉,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一直到清中期、民国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史,力求用实物资料来探究平城魏碑的形成过程、平城魏碑与洛阳魏碑的关系及平城魏碑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并将魏碑的发展分为五期:平城魏碑一期、平城魏碑二期、平城洛阳期、洛阳魏碑一期、洛阳魏碑二期。“平城魏碑书法源流展”试图从政治、文化的广阔背景中寻找魏碑书体发展演变的过程。
平城魏碑研究是“云冈学”的重要分支,是书法领域中的“云冈学”。平城魏碑是以北魏鲜卑族为代表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我们所讲的平城魏碑是一个时代的概念,是北魏王朝定都于平城时期的楷书体,具有篆法、隶意、楷相的特点,有别于受东晋南朝书风影响的洛阳体。
“北魏平城书迹”是由殷宪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学术概念,后逐步被学界认可,写入了刘涛等编著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北魏平城书迹”改变了谈魏碑只知“洛阳”而不知“平城”的状况。李佳璇说,在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推出本次展览,也是对先生的纪念和缅怀。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李佳璇可谓是中国书法史研究的“小先生”,理论创作与艺术实践表现出她独有的风范。早在求学期间,她就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学者进行艺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她撰写的论文《解析北宋钱币上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及发展路径探索》《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意象的生成》多次在全国知名杂志《美与时代》《名家名作》发表。书法作品也多次入展“表里山河,清廉山西”山西省书画作品展、“云章”全国青年书法展等大型展览。
走进位于马家小村北魏大街2号院的“平城魏碑实训基地”,这是一座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一个艺术空间,魏碑书法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平城魏碑源流展、北魏平城时期城郭沙盘、魏碑书写、平城瓦当传拓等展品和现场体验为参观者搭建了一个连接历史与当下、学术与实践的文化桥梁。
从“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铭石书——隶书”到“南北朝时期的铭石书——魏碑”,从“隋唐时期的铭石书”到清代碑派书法……“平城魏碑书法源流展”让观者以最直观、最沉浸的方式,深入理解平城魏碑的源流、技法与精神内涵。
北魏平城时期城郭沙盘,直观呈现平城恢弘格局与历史风貌,为理解魏碑诞生的时代背景提供空间坐标。
魏碑书写实训、平城瓦当传拓体验让观众深度了解魏碑艺术魅力,亲手实践古老的传拓技艺,感受金石韵味,感知碑刻书法的物质载体。
连日来,来自中国旅游协会、yl6809永利YL集团、省内外成人研学团队、本地中小学的魏碑文化探访人员先后参观了“平城魏碑实训基地”,沉浸式感知平城魏碑文化魅力,就连国际友人也对这里潜藏的深厚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千年魏碑那雄浑刚健的风骨,正通过一代代研习者专注的笔墨与灵巧的双手,被重新唤醒,被深刻理解,被虔诚传承。这份穿越时空的艺术瑰宝,在“平城魏碑实训基地”的薪火相传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崭新的时代光彩,持续照亮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引领平城魏碑艺术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来源:大同日报 2025-06-11 责编: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