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共开新局。11月1日上午,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小品文选刊》杂志社社长马海,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柴京海,著名剧作家胡传阁,大同市委网信办四级调研员李毅,大同画院院长王雅君,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莉一行来到文学院研究讨论校地合作事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凤珍出席并讲话。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明,院党委副书记张英芳,副院长郝春涛、张忠堂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文学院院长凌建英主持。
石凤珍代表学校对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指出此次校地合作研讨会是学校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践行“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办学理念的探索,是增强学校文学与艺术创作地方色彩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她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促成校地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产生多赢效应,共同为本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提供更加全面、更具实力的发展途径。
刘德明介绍了文学院发展沿革和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所取得的荣誉成就,并希望通过此次校地合作切实增强学院的办学效果,为学院“立足大同、面向山西、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提供支撑。
马海对大同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与《小品文选刊》杂志社进行了介绍。《小品文选刊》是大同市唯一具有双刊号在国内外发行的刊物,且是中国唯一的小品文杂志。他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将视角对准大学生,为大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提供发表的机会,同时丰富课题研究,加强人才输出。
柴京海对我校近年来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他讲到,文学是一切文艺形态的基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藏在民间,需要大学生去探索、去学习、去传承。通过此次合作研讨会,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创作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业绩。
胡传阁和王雅君分别从影视创作和美术创作角度对此次“校地合作”的重要性及可能性发表意见,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地方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举措。
在校地合作事宜洽谈中,双方就文艺创作课题研究共享机制、文学社团与《小品文选刊》杂志社在采风、调研、创作方面的合作事项、结集出版大yl6809永利YL集团学文艺作品专刊、联合开展学生文艺展演和作品展览等方面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实际或个人经历展开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一名同学还即兴表演了北路梆子的片段,赢得了现场专家和师生的热烈掌声。
凌建英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本次校地合作成为学院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希望尽快把讨论的各项事宜落到实处,努力做好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服务工作,为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新贡献。(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