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田雁)5月10日,“北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研究及实践联盟”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举行。
研讨会上,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董耀会,复旦大学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常务院长刘永利,河北大学博物馆研究员、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河北省长城保护协会理事、保定市长城保护协会会长李文龙,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曹流教授等8位专家分别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汉藏同源之根在桑干河》《界墙:长城墙体功能的另一种探讨》《一个金代大同文人刘祁的“华夷一体”民族观》等为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工程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勇和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尚义在点评中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是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高地,也是大同市文化的高地,对大同产生的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学术影响及大同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次研讨会成果丰富,有很多创新研究,不仅起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示范作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开花结果的鲜活实例,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次研讨会是“北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研究及实践联盟”成立后的首次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主要围绕史前时期桑干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贡献、“三交”视域下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流动变迁与民族关系的历史考察等多个议题开展学术研讨,有力促进了各地市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的研究。
来自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等黄河流域以北8省24地市相关部门的代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来源:大同日报 2025-05-11 责编:余致楠